【節氣小常識】冬至
今天是冬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節氣大雪的相關知識吧~
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冬至,有句話說:「冬至大如年」。冬至是一年當中白晝最短,黑夜最長的一天,所謂「冬至一陽生」,就是指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,陽氣從此開始萌芽。農耕時期,一年辛苦到頭,便是期待秋收冬藏,穀物糧食積滿倉,人們在此時休養進補,恢復生息,準備過年,迎接新年的來臨。

冬至,台灣古稱「冬節」。民間首重祭祖,分為家中奉祀的祖先公媽,與各地宗親祖厝、宗廟所舉行的隆重莊嚴的三獻禮,稱為「祭祖祠」或「進祖」。禮成後則設宴款待,臺灣稱為「食祖」、金門稱為「食頭」、澎湖稱為「食冬」。冬節時,主婦會在清早便開始「浮圓仔」、「炊菜包」,拜完神佛後,便開始祭拜祖先。祭畢後,全家團圓著,食用冬節圓、菜包,寓意添一歲。祭拜神佛準備全副牲醴、四果、冬節圓和菜包,拜祖先則準備剖開的牲醴、米飯、十二碗、五味碗、四果、冬節圓、雞母狗仔、菜包等。
在台灣有不少有趣的冬至諺語與天氣預測有關,像是:「冬至紅,年溟濛;冬至鳥,年溟酥。」便是指:冬至日若天氣晴朗,則年底時將天雨濛濛;冬至日若下雨,則過年時會放晴。今天天氣晴朗,大家就來看看先人的智慧準不準確,看看年底是不是天雨濛濛囉~

一年四季春、夏、秋、冬各有所主,春主肝、夏主心、秋主肺、冬主腎,故此時是補腎的最佳時節。腎臟收攝功能是促進能量儲蓄備存,食物味性要少鹹為主,以減輕腎臟負擔。進補應以「藏」的特性為主,為身體儲存足夠的營養,以提高身體素質。由於冬至後天氣寒冷,如進補應偏溫熱,重補養陽氣以抵禦寒邪。飲食應少生冷,但也不宜過度躁熱,辛辣過多可能導致生陽動火,使內熱積聚,鬱熱上沖。建議多吃當季鮮蔬,如:蘿蔔、胡蘿蔔、菠菜、柑橘、豆腐、木耳、番茄、白菜等。也可多吃黑豆、黑芝麻等黑色食物,對腎臟有益。


當季食材在蔬菜米榖類選擇很多,譬如:空心菜、香菇、萵苣、紫心甘薯、芥菜、苦瓜、佛手瓜、花椰菜、秀珍菇、番薯葉、黑木耳、黃秋葵、朵子蒲、彩椒、杏飽菇、絲瓜、南瓜、芋頭、青椒、高麗菜、山蘇、玉米、山藥、韭菜、蔥、辣椒、孟宗筍、胡瓜、紅豆、蘿蔔、二期稻、小米......等;水果有:茂谷柑、鳳梨釋迦、葡萄、火龍果、美濃瓜、小蕃茄、香蕉、楊桃、枇杷、番石榴、甘蔗、釋迦、橘子、枊丁、木瓜、蜜棗、虎頭柑、仙桃......等(12月份的當季蔬果,請參考『台灣蔬菜水果產季表』:http://dodocook.blogspot.tw/2012/04/blog-post_18.html)。

參考資料來源:
1. 寶茶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ocha/photos/a.182997645056264.40222.182995855056443/669865206369503/?type=1&fref=nf

2. 維基百科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6%AC%E8%87%B3
3. DoDoCook開伙囉:http://dodocook.blogspot.tw/2012/04/blog-post_18.html
4. 臺諺之美:http://teacher.whsh.tc.edu.tw/huanyin/tw_teaching_4_1f.htm

留言